2012年6月1日 星期五

20120601 |《網路創業的機會與挑戰》 | 李昱瀅


創業,即使是現在快要出社會工作了,也還是覺得對我來說是個很遙遠的事情!今天的演講者是Ecowork的創立者來與我們分享創業過程中的心路歷程。

以下是歸納了演講人創業要注意的事情:
l   公司的文化和創辦人很有關係,要想好一套自己的做是法則。
l   人員溝通(上對下、同儕之間,需要提出有建設性的意見,而不是只是互相指責或抱怨)、人事掌控(預算有多少,用的人要多少)、工作分配(每個人的工作不同且都有其價值,不可以去瞧不起別人的工作)、投資預算(因成本資金少,需要找臭氣相投的投資人,但要把持好股份問題,否則股權會消失)等問題,都是需要花心思去經營的。
l   除了公事也要觀察人員間的私事,避免小團體,要營造地球村公司。

經過這次的演講,我也有在想,如果我要創業要創什麼?想跟我的所學有相關,想和我的研究領域有相關,想和這個網路世界有相關但我的Background似乎非常的不足。我覺得聽演講真的很好!過去和現在沒有想過創業,未來不一定不會!就像我之前不認為我會想要去業界工作,認為我就是要在圖書館工作,但是現在卻想要往業界發展看看。看見了別人的故事能夠思考自己的未來規劃,懂得把握當下充實自己,讓自己的人生是有目標的!

2012年5月25日 星期五

20120525 |《電子商務行銷 EC Marketing:以7net購物網站為例》 | 李昱瀅


我們平常使用的購物商城背後的運作是什麼?今天請到了7net購物網站商品開發經理QB為我們來演講,講的內容非常廣泛(也是QB所有的工作內容),包括了:電子商務行銷、社交電子商務、網站監測工具以及購物的未來發展等,內容非常精彩,交給我們很多小技巧,像是電子DM的設計的標題、排版,部落格行銷,需要由很敏銳的觀察力,不論是社會環境、天氣等,關鍵字的挑選及作業,SEO的技術、輔助工作的小工具等。除了內容之外台風以及說話邏輯口條都非常吸引人,真的是個非常值得學習的對象。

在通路的部分,QB提到了虛擬互補購物,虛擬和實體因網路及通訊載體發達通路整合是趨勢,例如:在實體店面看到了商品,會回家到虛擬店面比較物品價格或當場用智慧型手機比價,如果網路店家便宜的話就會購買,然後到實體店面取貨,如果實體店面便宜就會再回到實體店家購買。實體購物和虛擬購物的利弊一直是大家在討論的,最近也在研究圖書館的實體服務和虛擬服務給館員和讀者的感受,在館員的部分都認為雖然現在科技發達可以利用視訊、即時通訊以及各種軟體、平台等彌補遠距離及時間的不同步性,但仍然偏向喜愛實體服務,認為虛擬服務缺乏真實感,無法透過真實的五感瞭解讀者的需求。像是用即時通訊執行參考服務雖然可以克服時空問題,但是讀者看不到館員的表情,可能會覺得館員回答問題的態度不好,或是誤把館員在思考的時間認為愛理不理的態度,但若是面對面的話就會看到館員是正在幫她尋求答案,而不是感受到一個空檔時間。但虛擬化是趨勢,所以館員在作業上也盡量找到兩者搭配的效果,達到最好的服務品質。

回歸正題,今天的演講又讓我再次瞭解虛擬化商城背後的營運流程、過程以及需要何種能力才能勝任。總歸納起來需要的能力大概有系統建置、美編、文宣、SEO、關鍵字挑選判斷、談判、法律、產品製作、行銷、觀察能力、生活敏銳度、科技敏銳度等等,QB真的好厲害!

2012年5月18日 星期五

20120518 |《創意策略與網路創意》 | 李昱瀅


能請到聯廣集團創意長兼聯樂數位行銷總經理來演講實在太棒了!先不講演講內容,張總廣告人氛圍氣息濃重,豪邁中帶有堅持、叛逆勇敢向前的精神,就是一種非常吸引人的魅力!張總的演講方式也是很特別的,理論學術以及有趣的案例兼具,且全部融合在一起,但又不顯得雜亂或是前半段(理論)無趣後半段(廣告)有趣的情形。

先來闡述今天學找行銷傳播學術的部分,因為我對行銷傳播學術不了解,所以可能張總介紹的模式是非常基礎的,但我還是要再Review一下兩個時常聽到的模式:第一個,傳統的行銷傳播模式AIDA (Awareness InterestDesireAction)Awareness,指的是消費者經由廣告(可能是一個Slogan或活動)對產品或品牌認識瞭解諸,例如:科技始終來自於人性強化消費者品牌認知的廣告;Interest,消費者注意到廣告主所傳達的訊息之後,對產品或品牌產生興趣。通常興趣的產生是由於廣告主提供某種的利益,例如:漢堡買一送 一等; Desire,消費者被廣告吸引,造成想要購買或是覺得有需求的衝動,廣告就成功了一半;最後是Action,也是整個廣告行銷活動中最重要的一環,潛在消費者對產品或品牌,縱使有了認知、興趣與慾望,到最後卻沒有任何消費行為也是白費。如何讓消費者真正行動動,才是所有廣告要追求的最終目的。第二個,現代模式AISAS (Attention Interest Search Action Share),這個模式我們在這次Yahoo!4A行銷比賽中有用到,首先也是抓住閱聽者的注意、讓閱聽眾感興趣、可以讓閱聽眾找到所需要的資訊、讓閱聽眾參與其中,最後是利用廣大的網路社群力量分享。

我覺得廣告是一個很有趣的東西!到底是要清清楚楚地表述清楚,或者是要將想要傳達的意思蓋上一層紗,是很有學問。張總給我們看了許多有趣的廣告,目的地不同,會有不一樣呈現的方式,強調的重點也不相同。我也在想,好的廣告是否背後都要有一個創意支持呢?想一想好像也不這麼一定,一個清楚明寮合邏輯的廣告,能夠清楚傳遞訊息是好廣告,但就不是一個創意的廣告,但是好像確實是要有創意的廣告才能讓人耳目一新!廣告真的好深奧阿~

2012年5月11日 星期五

20120511 |《經營社群行銷》 | 李昱瀅


社群網站風靡全世界是無可否認的!在Web 2.0的世界,強調的是和使用者的互動,這就是社全網站崛起的原因之一。依據現有的社群網站又分為很多種形式,包括:部落格 (例如:Blogger、無名小站)、相簿(例如:Flickr)、影音網站(例如:Youtube)、微網誌(例如:PlurkTwitter)、管理書目網站(例如:Librarything)、書評網(例如:iRead)、綜合型網站(例如:FacebookGoogle+)、社會問答服務系統(例如:BBSYahoo!奇摩知識+)等等等等,有太多太多數不清的社群網站類型在網路世界裡頭。

今天演講邀請到Yahoo社群發展部總監老查和我們介紹經營社群行銷的目的,其主要目的包括了長期間的流量、透過社群經營品牌形象、透過社群散布消息與使用者連結,最後創造客源帶進收益成效。然而,社群行銷又該如何進行呢?首先必須找出適當的目標對象(就和產品要賣對人的意思是一樣的)、產生能滿足使用者的內容(包括:文字、影片、影像、圖像、實務、知識等),並且可以創造故事性話題性,能夠引起目標族群之興趣及議題等。然而,什麼事情都是一體兩面的,社群網站驚人的分享力能促進業者的行銷卻也能讓公司毀於一旦!這是非常恐怖的事情!天知道網路上的傳言是否為真,如果閱聽眾缺乏判斷能力,品牌形象毀損,整個企業將付之一炬。

除了虛擬中的社群活動之外,很重要的一個piont是結合實體活動,像是Yahoo!定期舉辦「一卡皮箱」的活動,即是網路社群結合實體的活動!這也讓我想到前陣子在進行行銷比賽時,看到了許多案例皆是在社群網路中舉辦行銷推廣活動,在結合實體活動蔓延行銷熱潮,例如:Burger King利用社群網站犧牲好友換取漢堡的活動等,都是這樣概念的延伸。

2012年5月4日 星期五

20120504|《搜尋行銷》|李昱瀅


網路時代使用者如何使用網路上的資源?依據使用者的目的可以是瀏覽或是利用檢索的方式。什麼是搜尋行銷(Search Engine Marketing, SEM)? 網路使用者打開瀏覽器就會出現Search Bar或是每個網頁會依據網站內容做好分類,提供使用者進行資料搜尋,以滿足使用者上網的目的。這時候如何讓網站被使用者檢索呢?不論是任何網站,架設的目的是需要能夠讓人找的到,而搜尋行銷就是透過提升網站在搜尋結果的網站排名來達到行銷的目的。網站排名的提升可以進而提高網站流量與創造更多商業機會。也因為搜尋行銷是透過使用者自發性的行為,有別於傳統的強迫曝光的橫幅廣告,所以搜尋是目前網路行銷方式中點閱率相當高的一種行銷方式。

搜尋行銷是現在行銷很熱門的議題,今天課堂上請到IProspect的學姊來,讓我有機會瞭解其工作內容真的很令我期待!今天的內容先說明了搜尋對於當今網路使用者的重要性(比例)、SEO的做法、注意事項及小技巧、搜尋行銷之評估工具以及搜尋行銷策略思考這幾個部分。課堂上學姊透過活動讓我們假想網路使用者在搜尋易遊網時可能會搜尋之關鍵字、詞彙、字句,並且將之做分類。從這個活動發現,分類真的是圖資系的專長!(其實以前我並不這麼認為,我會覺得分類是一種天性,只是有人分的合邏輯,有些人是活在自己的想像空間內XD)我覺得很有趣!因為我現在目前的研究也和分類有關,主要是想要透過利用Social Tag讓使用者對於Social Q&A上的Consumer Health Information做標記,並且將其Tags做分類,建立一個使用者想像中的分類架構。

聽完今天的演講,我覺得IProspect的工作內容很有趣,之後畢業也會想要去試試看這樣子的工作內容。以前我會覺得畢業之後就是會在圖書館工作(絕對不是被迫,是有興趣的),但研究所的課修習了快一年,從不同的演講中我見識到學長姐們各自在各種不同的行業發展,讓我也更了解其圖資背景出身的我們將來的工作規劃及工作內容,我也漸漸能發掘我喜歡的工作內容,視野不再這麼狹隘。真的很慶幸!

2012年4月27日 星期五

20120427|《Online consumer behavior: an introduction》|李昱瀅


深度瞭解消費者已經成為各大產品產生之依據,根據美國購物者的行銷研究發現消費者在購物時的行為有其慣性,如果門市經營者或是行銷人員能夠善用「消費者行為」,有助於改善經營品質。本週演講邀請管理學院的沈永正老師與我們分享「Online consumer behavior: an introduction」,其內容包括定義線上消費者行為以及用舉例說明的方式介紹線上消費者行為的模型與理論。

在網路普遍及通訊設備發達的時代,消費者行為不僅僅規範於實體交易,消費者之線上瀏覽、搜尋、購買甚至社交等行為也已經是非常重要且具有嚴重殺傷力的一環。回想我自己的購物行為,從以前一定要到實體店面買特定商品或沒有目的到商場走走逛逛發現意外驚奇,到現在常常就只是在家裡點開網路商城輸入關鍵字搜尋商品或是透過社群網站朋友推薦介紹,就開始沉溺於網路購物的花花世界。這樣的行為改變不僅反映於業界,學術界也紛紛出現不同類型網站的研究、線上消費者購買行、瀏覽、情緒行為的研究,甚至發展出不同於原本的實體消費者行為的模型和理論。

常用的Online consumer behavior: an introduction模型和理論包含:Technology adoption model、Web experience、創新擴散理論、Theory of planned behavior以及Theory of reasoned action等。因為Technology adoption model其構面太容易套用於各項系統、平台、網站等,彷彿已經成為評估應用之基本模型。我比較有興趣的是網站使用經驗的部分,現今有許多在研究使用者使用網站的行為,當然這個層次包含了使用者搜尋、檢索的行為、資訊接收、網頁設計(包括:排版、色彩、功能及網頁易讀性等)甚至於眼睛於網頁上移動生理行為,都是需要研究的議題。

不同於以往的觀念,消費者行為研究是一種不是以產品為主要發展的角度生產產品,這是趨勢也是非常必要做的。我覺得今天這堂演講雖然像是在上課的感覺,但也讓我學習到很多學術界線上消費者行為的發展,像是對接下來的研究開了一個起頭,讓我更期待接下來業界演講者和我們分享他們的工作內容。